“我种植了2亩黄芪,按照目前产量,预计3年后收获时每亩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。”说起种植,王红鹏的语气满是自豪。
长治县贾掌镇会里村的王红鹏,今年40岁,他左胳膊先天残疾没有左手,但他并不自卑,戏称自己是“一把手”,乐观、积极地面对生活,近年来在县扶贫工作队和贾掌镇政府的帮扶下,王红鹏养羊又养蜂,让自己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。
扶贫攻坚,最关键的是树立贫困户的信心。扶贫先扶志,对症施良策。长期生活在贫困中,“一等二靠三要”是许多贫困户常有的心态;一些贫困群众顾虑重重,轻易不敢迈出一步;有的无计可施,想干事没门路……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,我县更加注重扶贫同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下更大力气补齐贫困群众“精神短板”,激发精准脱贫内生动力。
转变思想观念,破解“不想干”。长期处于贫困和闭塞状态,部分贫困群众认知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固化,视贫困为自然。激发内生动力,须立足实际,综合施策,让贫困户成为主角,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、收获信心。为此,长治县通过传统文化滋养、先进文化引导等方式,开展了一系列扶志扶智主题活动,以精神文化铸魂,以思想道德润心,激发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,让贫困群众的心里热起来、脑子转起来、身子动起来,变“要我脱贫”为“我要脱贫”。“我现在在药材种植基地干活,干一天就有50块钱的收入,一个月下来差不多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呢!”在西池乡祁白菊的种植地头,王红梅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。按照相关政策,她家里每年每亩地以600元价格流转给合作社就可以脱贫了,但是她还要在合作社基地参加劳动再赚取一份收入,让自己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。
推广技能培训,解决“不会干”。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定的知识、技术和方法,才能更好释放内生动力,真正做到“离开拐杖也能走路”。文化程度低、劳动能力弱、技术水平差,素质“贫困”也阻碍着贫困群众脱贫。长治县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本领,通过免费培训等模式,2017年已免费培训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400余人次。例如,西池乡还利用身边典型言传身教,让小河村近邻的脱贫户与贫困户结成对子,树信心、传经验、找门路,一起加入中药材种植,助力贫困户顺利脱贫。
激发内生动力,形成“有人领”。长治县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、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致富能手与贫困户联络,登门入户讲政策、听需求、出点子、办实事,成为贫困群众的“眼、嘴、耳、腿”。荫城镇横河村的车国庆,一岁时突如其来的一次高烧,导致他右腿残疾,行走艰难,家庭困难。在“精准扶贫”政策的大力支持下,他筹集资金办起了100多头的养羊场。残疾的车国庆更能体会残疾人的艰辛与不易,他雇佣了本村与邻村的几个残疾人到场里,这样既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,也能增加他们的收入。现在车国庆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——“长治县国庆种植有限公司”。目前,在金洋娱乐 、县傲世皇朝注册帮助下,已有10位残疾人用精准扶贫款作为投资,成为他公司的股东,实现了共同致富。2016年以来,长治县已有近5000名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脱贫,约占脱贫人口的70%。(来源:上党全媒体)
(责任编辑:张文卫)